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 博学网 >音频讲座 > 得到知识

【三系法】杂交水稻是怎么杂交的

  • 视频资源大小:18.0 MB 更新时间:2021-08-20 09:36:34
  • 类型:百科讲堂 观看方式:百度网盘

  • 类别:音频讲座 > 得到知识 Tags:
  • 提醒:开通VIP会员全站免费学 推荐星级:

资源简介:

【三系法】杂交水稻是怎么杂交的
三系法杂交稻需三个育种材料,即雄性不育系(A),雄性不育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C)。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是由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产生的子代...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中国人吃饭靠 “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在此之前,日本人首先发现了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
而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指的就是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其雌性器官发育正常。
因而不能自身繁殖,需要借助于外来水稻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这一发现,使水稻杂交,提高产量和存活率带来了可能。随后美国人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理论,并且首次成功实现水稻杂交。
随后,日本人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配套育种。
这句话如何理解呢?简单而幽默地说,水稻绝大部分是雌雄同体,不需要找媳妇,就能结出稻子来。
但这样繁育出的下一代,并不太好,毕竟是近亲结婚,下一代畸形的可能性很大,结出来的稻子参差不齐,影响产量。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稻花中的雄蕊提前给残忍拆散,并介绍另一朵陌生的雄花蕊给“她”。它们结合后,生下的下一代,将成为优质的稻种。
用这些优质稻种,耕种的农民,很大概率能收获一株株果实饱满,稻粒众多的稻穗。也就是多子多福的同时,还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这就是杂交水稻的初级操作。
这种杂交培育方法虽然很好,人畜无害,但古代是没有这个技术将小小的稻花去雄。近现代虽然有技术了,也能实现这一操作,但一朵朵去雄,肯定成本很大,无法大面积推广。
于是,这个“三系法”配套育种方式,发明了出来。前面已经说了日本人第一个发现了“没有老公”的野生稻,或者说是“老公无能”的野生稻。
野生稻,本身就是“植物大熊猫”,非常稀有。要在这些稀有的野生稻中发现“老公无能”的野生稻,那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关键,就是发现这些“老公无能”的野生稻。有了这些“守活寡”的野生稻,才好让科学家们引入外来的优秀雄花花粉,与之杂交,产生优质的后代。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三系法”杂交水稻操作呢?三系法即培育和生产杂交水稻必须做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相配套。
为了这些“守活寡”的野生稻(也就是专业术语中说的“雄性不育系”)的后代,依然生下来“守活寡”(感觉对水稻好残忍),就需要找到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稻株。
寻找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稻株,相比于找那些“守活寡”的野生稻,要好找得多。
雄性不育保持系的稻株雌雄花蕊都正常,花粉量相对多些,而且这些花粉与不育系授粉所结的种子能够继续保持不育性。
这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守活寡”的野生稻是稀有物种,能将它保存,并繁衍壮大,将可以使得杂交水稻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可持续化。
这些人工繁育出来的“守活寡”野生稻,一小部分保存下来,继续繁衍下一代,一大部分将与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水稻杂交。
这些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水稻,与这些“守活寡”的野生稻结合后,它们的下一代能够恢复雌雄同体的状态,并且它们的结合,会给下一代稻种带来许多优势特性。
最主要的优势特性,就是稻种成熟后,能长出更多更大更好的稻穗,这样就能够提高亩产。
但日本人的杂交水稻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不能稳产),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得水稻杂交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1967年,由袁隆平、尹华奇、李必湖三人组成“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全力寻找不育系。
经过三年的努力寻找,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南红农场不远的一片沼泽地里约0.3亩野生稻中成功地寻找到了一株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并立即电话通知了在北京查资料的袁隆平。
经研究鉴定后命名为“野败”,并被全国杂交水稻大协作组选中,全国动员培育以实现“三系”配套。
两年后,江西省萍乡农业局的颜龙安采取遮光处理,首先从“野败”种子成功抽穗育成了“二九矮1号”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并向全国提供不育系种子。
全国水稻科研协作全力攻关“恢复系”,从国内与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1000多个品种里筛选出100多个有恢复能力的品种。
直到1973年广西农学院教师张先程在东南亚的水稻品种中找到第一个结实率在90%以上的强恢复系IR24。
至此,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突破了日本人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完成了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选配出强优势组合。
1976年在洞庭湖区大力推广第一个得到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获奖人排名为: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等。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施展】中国史纲50讲

    9.7 GB

    45656567次浏览

    百科讲堂

  2. 2【老喻】老喻的人生算法课

    1.94 GB

    678798935次浏览

    人性心理

  3. 3【逆袭学院】普通人逆袭指南50讲

    9.7 GB

    5465469次浏览

    成功致富

  4. 4【高考志愿】高中升学规划与高考志愿填报(家长必听)

    4.65 GB

    4645664次浏览

    教育培训

  5. 5【高考志愿】填报必听课全套

    5.53 GB

    3453453次浏览

    教育培训

  6. 6【高考志愿】五分钟了解各个大学简介

    6.72 GB

    4645646次浏览

    教育培训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