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 博学网 >名师讲座 > 健康养生

资源简介:

【单老师】针灸五输穴、子母补泄法与临床39讲视频

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在腧穴总论中已经论述过,本节主要讨论特定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一、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组特定穴,简称“五输”。历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的水流现象作比喻,对经气流注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分别用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说明经气运行过程中每个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称之为“井”;经气所溜,如泉出微流,称之为“荥”;经气所注,如水由浅入深,称之为“输”;经气所行,如水在河中流过,称之为“经”;经气所入,汇合于脏腑,如百川汇合入海,称之为“合”。

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十二经脉中每条经有五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六十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阴经井穴以木为始,阳经井穴以金为始。然后按五行相生之序,阴经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五输穴在阴经和阳经中的五行排列不同,但其主治作用为何相同呢?这是因为五输穴的主治病证是以五行生克关系为依据的。

根据经络标本根结的理论,五输穴属于人体根部穴、本部穴,除了能够治疗四肢局部的病症以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针灸选穴、配穴的基本规律。五输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人体根本部位。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循经取穴的主要腧穴。

按五输主病对证选用

关于五输穴的主病,《黄帝内经》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如耳疾取中渚、后溪,口鼻病取二间、三间,胃病取足三里。《灵枢·寿夭刚柔》篇:“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六阴经病取荥输,阴经以输代原,取输也就是取原穴。《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输,治腑者治其合。”总结最为全面的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根据《黄帝内经》的经旨,又结合经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的五输穴主病规律。指出井穴的主治与肝胆病有关;荥穴的主治与心病有关;输穴的主治与脾胃病有关;经穴的主治与肺病有关;合穴的主治与肾病有关。

(1)井主心下满:阴经井穴属木,内应于肝,肝属木,主疏泄,经脉布于胸胁。“心下满”即胸胁部郁闷、痞满,泛指肝气郁结之证。如果肝失于疏泄,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胃位于心下,就会出现心下满闷、心烦、抑郁不乐、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头痛或胀、嗳气反酸、脉弦等症状。阳经井穴属金,内应于肺,金可制木,肺可调气,故阳井有抑木调气之功。肝气郁结引起的心下烦满等证可取井穴疏肝理气、解郁除烦。井穴为阴阳经脉之气交接之处,为十二经之根,对于疏调阴阳经脉气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今针灸临床上井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烧、中暑、肝风内动之惊厥)、神志病(昏迷、癫狂),有泻热开窍、镇惊宁神的作用。但也有用于治疗虚证的情况,如隐白治疗脾虚崩漏(灸法),涌泉治疗肾阴不足的咽干喉燥、声音嘶哑。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中冲位于指端,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位于足心,上下相应。凡急暴病证如气绝、卒中、人事不省、神志不清和惊骇疼痛等,最宜使用。

(2)荥主身热:阴经荥穴属火,内应于心。火为热之甚,热为火之渐。“身热”主要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其他脏腑、经脉的多种热证(包括阴虚火旺之证)在内。诸如热伤神明引起的心悸、心烦、狂躁不宁、神昏谵语,热伤肺卫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肝火上炎引起的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热伤津液导致的口干舌燥、干咳无痰、尿少、便秘,心火下移小肠导致小便黄赤、尿道涩痛或尿血、热伤血络引起的吐血、鼻出血、大便下血,以及心、肺、肠道热毒壅盛引起的肌肤痈肿疮疖等,则取用诸经荥穴清热泻火。如鱼际清肺热,少府清心火,劳宫治掌心热,内庭泻胃火,行间降肝火,侠溪泻胆火等等。阳经荥穴属水,内应于肾,水可以制火,故阳荥亦可用于火热之病。

(3)输主体重节痛:阴经输穴属土,内应于脾,“体重节痛”主要是四肢肌肉和大小骨关节病变。脾主四肢、肌肉,主运化水湿。体重节痛主因脾失健运、水湿阻滞内停而致。由此引起的其他病证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肢体浮肿等症,均可取用相应“输”穴予以治疗,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阳经输穴属木,内应于肝。若肝气郁滞则气血痹阻,不通则痛。故输穴可通行气血,用于止痛。

(4)经主喘咳寒热:阴经经穴属金,内应于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卫受邪则可见寒热、咳嗽。喘咳寒热系邪袭肺卫、肺失宣降所导致的外感及其呼吸系统病变,包括咽喉病在内。如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鼻塞不通、咽干咽痒、声音嘶哑、二便失调等。阳经经穴属火,内应于心,心火盛可刑金,出现喘咳寒热甚至咳血等症。均可选取“经”穴,以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5)合主逆气而泄:阴经合穴属水,内应于肾。若肾气虚则下元不固,精血下泄;肾阴虚则虚火上扰。逆气而泄指气机上逆、二便失调的病证,病变部位主要在六腑和肾及前后二阴。以消化系统、肾病为主,如遗尿、泄泻(包括五更泄)、遗精、阳痿、早泄、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小儿发育不良、肾不纳气之气逆而喘等。阳经合穴属土,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若胃气不降则上逆,脾气不健则下泄。凡此,均可选用合穴调理肠道、调补肾气。

五输穴子母补泻

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既然六脏六腑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生克制化关系,那么,按五输穴补母泻子正是调节这一关系的途径之一。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这是十二经脉五输穴的阴阳、五行分属规律。为什么阴经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排列以木为始,而阳经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排列却以金为始呢?此乃阴柔阳刚之理。十二经脉五输穴的井、荥、输、经、合按五行相生的次序排列,而阴阳经脉五输穴的五行分属按五行相克的次序排列,这正是一种阴阳平衡之理。《难经·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不虚不实,以经取之。”

五输穴子母补泻临床应用分本经补泻、异经补泻两种方法。

(1)本经补泻:病在某经,就在本经选取子母穴。肺经的虚证,可见久病咳嗽,动则气喘,声低,多汗,脉细无力等,按“虚则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输穴太渊,即肺经的母穴,并用补法;肺经的实证,可见咳嗽气急,声粗,胸闷不能平卧,脉浮滑有力等,按“实则泻其子”,肺在五行中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即尺泽,即是肺经的子穴,并用泻法。

胃(经)五行属土,足三里属土为其本穴,解溪属火为其母穴,厉兑属金为其子穴。胃的虚证宜补解溪,胃的实证应泻厉兑。再如,足厥阴肝经之五行属木,肝(经)之实证、热证,本着“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应取本经行间穴泻之,因为行间为“荥火”,乃木之子穴;肝之虚证,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法则,应取本经的曲泉穴补之,因为曲泉为“合水”乃本之母穴。

(2)异经补泻:系按十二经脉配合五行的关系,根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分别在病变经脉的母经或子经选穴施术。具体运用时又有四种不同的方法:

①在子母经上随意取穴:例如肝(经)的实证,在其子经(手少阴心经)任取一穴,用泻法;虚证在其母经(足少阴肾经)任取一穴,用补法。

②选用子母经的“本”穴:所谓“本”穴,是指与本经五行属性相同的五输穴。例如肝实证选用心经本穴少府(属火);肝虚证选用肾经本穴阴谷(属水);肺的虚证宜补足太阴经太白(母经本穴),肺的实证应泻足少阴经阴谷(子经本穴)。胃的虚证宜补手太阳经阳谷(母经本穴),胃的实证应泻手阳明经商阳(子经本穴)。

③选用子经子穴或母经母穴:例如肝实证选用心经子穴神门(属土);肝虚证选用肾经母穴复溜(属金)。

④选用相表里经脉的子母穴:这属于一种变法,例如肺虚证补曲池(大肠经土穴),肺实证泻二间(大肠经水穴);大肠虚证补肺经太渊(土穴),大肠实证泻尺泽(水穴);肝实证选取胆经的阳辅(子穴),肝虚证选取胆经的侠溪(母穴)。

运用五输穴子母补泻必须熟知脏腑、经脉的五行属性,明确阴阳经脉五输穴的五行所始(阴经以木为始,阳经以金为始),分清病证的虚实性质,掌握虚实的补泻原则。

本经子母补泻取穴的具体步骤是:①证候归经;②明辨虚实;③确定补泻;④找出与经脉五行相同的“本穴”;⑤本穴前面的一个穴即是母穴,本穴后面的一个穴就是子穴;⑥虚证取母穴并用补法,实证取子穴并用泻法。

博学网课程目录;

课时1 前言

课时2 五输穴的基本概念第一课

课时3 五输穴的基本概念第二课

课时4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课时5 五输穴为何起于四肢末端第一课

课时6五输穴为何起于四肢末端第二课

课时7 应用原则

课时8 五输穴主病第一课

课时9 五输穴主病第二课

课时10 脏腑病候的五输穴运用规律第一课

课时11 脏腑病后的五输穴运用规律第二课

课时12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一课

课时13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二课

课时14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三课

课时15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四课

课时16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五课

课时17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六课

课时18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七课

课时19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八课

课时20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九课

课时21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十课

课时22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十一课

课时23 进针方法

课时24 针刺的过程

课时25 迎随补泻第一课

课时26 迎随补泻第二课

课时27 呼吸补泻

课时28 烧山火与透天凉法

课时29 肺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0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一课

课时31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二课

课时32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三课

课时33 胃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4 脾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5 心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6 小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7 膀胱经、肾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8 心包经、三焦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9 胆经、肝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20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九课

课时21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十课

课时22 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应用第十一课

课时23 进针方法

课时24 针刺的过程

课时25 迎随补泻第一课

课时26 迎随补泻第二课

课时27 呼吸补泻

课时28 烧山火与透天凉法

课时29 肺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 五输穴的基本概念第二课

课时30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一课

课时31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二课

课时32 大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第三课

课时33 胃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4 脾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5 心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6 小肠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7 膀胱经、肾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8 心包经、三焦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课时39 胆经、肝经五输穴临床应用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黄江南】教授讲世界经济变局:观念经济学

    9.8 GB

    67657878次浏览

    金融频道

  2. 2【闫帅奇】男性腹肌打造瘦肚子全方案

    9.6 GB

    56456899次浏览

    健康养生

  3. 3【闫帅奇】28天极速减脂计划

    9.8 GB

    43546642次浏览

    健康养生

  4. 4【黄执中】成为懂情绪的高效沟通者

    9.6 GB

    567675347次浏览

    沟通谈判

  5. 5【江无情】福尔摩斯的推理笔记

    8.78 GB

    89866443次浏览

    心理催眠

  6. 6【姜振宇】MBTI性格分析16集

    8.58 GB

    67867866次浏览

    心理催眠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