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货>收到卡密后>用"QQ登录"方式到本站>在线充值它
资源导航
当前位置: 博学网 >名师讲座 > 学习窍门

资源简介:

 【读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大家摆脱痛苦的固定模式,跳脱出被他人、情绪、外界奴役的游戏,修炼和突破自己,实现真正的蜕变与成长
一、遇见爱与孤独
 
当孤独感出现时,你能不能跟它好好相处呢?
 
孤独与爱是一体两面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只有你自己能够体会自己的全部感受,没有谁可以陪你从头走到尾。人生的尽头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我们终将老去、死去,花了一辈子争取和构建的东西,最终一样都带不走。
 
面对这样的真相,实在是太痛苦了!所以,我们不喜欢孤独,我们总是在逃避,甚至逃到亲密关系中,紧紧拽着那个能让我们暂时逃开孤独感的人。对爱的美好期许,让我们深信:遇见了爱,孤独便会绕道而行。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时,扎扎实实地摔了一大跤……
 
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何必等到伤痕累累才能领悟呢?为何遍体鳞伤都不愿意坦然面对呢?
 
二、直面过往与痛苦
 
张德芬在这期节目中,反复提及海灵格的一句话: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这与《思考,快与慢》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类的大脑十分懒惰,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滑向更容易、更简单的选项。
 
受苦和承受不幸是容易的,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在当下的痛苦中保持现状就是了。但是,脱离受苦的状态、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很难,因为你不仅需要勇于直视自己的内心,更要对自己负起责任来,把生命中的难题解决掉!
 
抑郁中的受害者情结
 
当抑郁的情绪来临时,你的脑袋会编造种种受害者的故事,要小心别陷进去。因为,聚焦在让自己不快乐的事物上,会无意识地扩大它们对你的影响,让你变得更不快乐。
 
另外,受害者情结会让人把“不快乐”当成工具,以此来谋取额外的好处。想摆脱抑郁和受害者模式,首先就要坦然承认抑郁给了你逃避责任或博取同情的借口,抑郁让你心安理得地不工作、不努力。
 
接纳情绪的造访
 
离婚曾让张德芬痛彻心扉,而后她经历了一个奇妙的过程。
 
在本书序言中,她这样写道:
 
一个人的孤独,没有感情依靠的生活,对我此生来说,是不熟悉的,也是我最害怕面对的。当我面对它的时候,那种被燃烧、被一点一点啃噬的最痛楚的感受,简直让人连想死的心都有。但是,当我无路可逃、弃械投降,让它一点一滴地吞噬我、烧尽我之后,一只重生的凤凰逐渐成形了。
 
这就像身体上的痛苦一样,你越是寻死觅活地抗拒,它闹得越凶,而当你安静下来,调整呼吸,接纳当下痛苦的事实,你会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一点恢复。
 
那些太过看重自己感受的人,稍有不适感,就想要立刻摆脱,甚至会责怪、怨恨那些让他感觉不好的人、事、物。他们无法和自己的感受拉开距离,因而不能承受、接纳各式各样不同情绪的造访,这可能是很多人当下最需要修习的功课吧!
 
如何走出情伤?
 
每次在情伤中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像快要死了一样。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你总会从情伤里面走出来,那么,有没有比时间更好的良药呢?有三种。
 
1.放下他,云淡风轻
 
我们对一个人的情执,其实就是认定了:此生非他不可,别人无法替代。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想法。谁没谁不能活啊?
 
2.学会这段感情教会你的事
 
亲密伴侣其实都是来教我们功课的,尤其是那种致命吸引力的关系。比如说,他对你控制欲很强,你就要学会尊重自己,为自己划清界限。一旦学会这些功课,你就会发现:你从他身上慢慢找回了自己的力量,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3.要有走出来的强烈意愿
 
没有人可以让你痛那么久,除非你自己愿意。虽然那个人离开了,但是让你伤心欲绝的,其实并不是他,而是那些心里积存已久的被遗弃或是不被爱的伤痛。
 
认清这一点,并愿意为此负责,就是走出情伤的最佳捷径。
 
三、回归自己的内心
 
各种常见的不良情绪
 
张德芬在视频中聊到了两种常见的不良情绪:自卑和缺爱。而在她的书里,还谈到了其他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不良情绪:
 
金钱。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有了钱以后,大家会对你另眼相待,自己也有满足感、成就感。因为对钱有匮乏感,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逐金钱。
 
价值。还有一群人特别在意自己有用没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曾因为没用或不够有用而受过创伤,所以长大后,要不断证明自己,来弥补那种遗憾。
 
面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他们用着最昂贵的奢侈品,却住着最便宜的酒店、坐着最普通的经济舱、多给父母一分钱都觉得肉疼。这是因为他们宁愿活给别人看,然后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吃苦、虐待自己以及自己最亲的人。
 
内心的匮乏感
 
当一个人的内在对自己不认可时,他所有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感都来自外在,他会很重视外在的东西:面子、金钱、价值、爱情等等……
 
这些外在导向的人,其实内心会非常空虚,向外抓取半天,虽然赢得了一些他们想要的关注、掌声、嘉许,但是每逢深夜辗转难眠之际,那种挥之不去的匮乏和空虚,还是缠绕着他们。
 
这并不是他们的错,归根到底他们只是把身份的认同感放错了地方。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身份认同,但向外抓取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向内寻找,回归自己的内心,通过充盈内在让自己满足,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如何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
 
1.找到自己被哪种感觉绑架:不被爱、不被尊重、害怕自己没用、我不够好,我没人家好、没钱很不安全、我就是不值得……
 
2.找到这种反复出现的感觉之后,认清它是自己的模式、情结,而不是真实的,并且下定决心不再被它愚弄、绑架。
 
3.每次它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立刻觉察它,然后带着理解跟它“说”,我看到你了,我接受你的存在,但是我不会让你来干扰我看待事物和人的方式,更不会听你发号施令去影响我的行为。
 
好好爱自己
 
所有人都知道,“我”应该好好爱自己,但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爱自己的能力。
 
真正爱自己的方式是什么呢?张德芬从三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
 
1.倾听身体的声音
 
爱自己,最容易的操作,就是关爱自己的身体。
 
在你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你能够随时随地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的振动频率,那就说明你是和自己有所联结的,你活在了当下。
 
2.呵护内在的情绪
 
爱自己的第二个层面,是关于我们的情绪。
 
爱自己不是拒绝别人的所有要求,不是不去感受任何情绪。爱自己是为自己划好界限,不让别人侵犯,与此同时,我愿意和自己内在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把这种情绪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接纳和包容。
 
当你学会和自己不喜欢的情绪相处之后,你的人生会更加自在,更容易做一个快乐、自信的人,这才是真正地爱自己。
 
3.学会觉察自己不良的思维模式
 
还有一种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去觉察自己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模式会给自己找麻烦,什么时候你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思维模式的谬误时,才有能力去改变。当你能够扭转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个正面的思考时,事情自然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幸福需要争取
 
潜意识与灵性成长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也是“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潜意识是冰山之下的部分,每天都在操控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而所谓的灵性成长,是一种刻意练习,通过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持续不断地让冰山之下的潜意识浮出水面。
 
通过潜意识了解自己
 
了解别人很容易,了解自己却很困难。
 
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东西是他不愿意面对的,这些东西被压到了冰山之下,形成了我们所谓的潜意识。
 
正如荣格所说的:“潜意识如果没有成为意识,它就会引导你的人生而成为你的命运。”如果你随着自己的性子,随着自己的习惯模式去做事,没有觉察到更好的做法的话,就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何通过潜意识了解自己呢?
 
观察自己的内在阴影——带有负面能量的那部分,它通常会以两种面貌出现:黄金投射、阴影投射。
 
1.黄金投射。小时候,因为某些因素,我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了压抑,我们不愿意让自己太聪明、太优雅,与此同时,我们将对这些特质的向往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2.阴影投射。有时候,你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产生强烈的负面评价,比如“这人怎么这么懒惰”,这其实也是一种投射。想象一下,你不愿承认自己有懒惰的一面,也很讨厌自己懒惰的那一面,总不能天天骂自己吧?所以看到别人懒惰,就特别想去骂他。
 
这些都是潜意识里的活动,当我们慢慢把它带到意识表面上来时,我们就会过得更快乐。
 
亲密关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
 
你的爱人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你最不想看见自己的那个部分。
 
恋爱刚开始的时候,你在他身上看到的全部是美好的东西,他在你身上看到的也都是美好的东西,所以两个人一起在那儿做美梦。这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黄金投射。
 
可是渐渐地,当两个人熟悉以后,事情就往相反方向走了。以前的黄金投射变成了阴影投射,你把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或不喜欢的东西投射在对方身上,还扩大了好几倍。
 
无论是黄金投射,还是阴影投射,亲密关系都是你了解自己的最佳时机,你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投射在伴侣身上的感受、情绪,把你从前藏在潜意识里的阴影面挖掘出来。所以说,亲密关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
 
三种亲密关系中的越界行为
 
很多人对外人非常有耐心、有礼貌,可是对自己的亲人就没有那份尊重,那是因为他们与亲人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常常会有越界的举动。
 
在亲密关系中有三种常见越界行为,你的这些行为侵犯或干扰了你爱的人。
 
1.期望。通往坟墓的道路是由期望铺成的。因为有期望就会有失望,然后你就会指责他:“你明明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你之所以对他有这样的期望,是因为内在还缺乏一份稳定的爱,小时候父母没有给你,现在只有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给自己这份爱的人。
 
2.掌控。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之间太亲密了,会忍不住跨越界限去控制他,用控制他的行为来取悦我们自己。这是对亲密关系绝对的打击。
 
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尊重对方原有的生活方式。对方原来是什么样子,就让他是什么样子,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而跟你在一起的时候,你俩重叠的这个时间段,彼此都是开心的就好了。
 
3.退化。在亲密关系中,比较被宠爱的那一方,通常会无意识地退化到孩童的行为模式,不自觉地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更严重的情况中,他们还会不知不觉地把对父母的仇恨都放在对方身上,要对方买单。
 
这种情况下,亲密关系的双方都要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退化的一方不要吃定别人,宠爱的那一方也要承认自己的过度迁就、忍让或付出。他们需要真诚、开放地和对方沟通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埋怨,或是用退化性的行为来破坏双方的关系。
 
总之,再亲密的关系,也一定要有界限。
 
五、最想带给孩子的
 
孩子不是情绪“投射板”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借由“管教孩子”的名义,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曰“对他好”,但却伤害了孩子的心。
 
张德芬案例分享
 
有一天早上,我难得跟孩子一起用早餐,我注意到自己和女儿开始吃了很久,12岁的儿子还在房间里东摸摸西搞搞。
 
我那天心情不佳,意识层次较低,负面情绪较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顺眼,催了好几次,他总算姗姗来迟,我开始很不高兴地数落他:“你看看你,动作这么慢,早上起来在楼上磨蹭那么久!我应该送你回台湾去当兵,把你训练得动作快一点!”
 
孩子听了我的数落,感觉到我对他的不满,开始很不高兴地反驳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还要打领带,很复杂呢!”
 
我还是很不高兴地抱怨,一直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这时,我有了一些觉察,看到自己在试图让猫学狗叫,而且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问题出在我身上。我是在利用自己的母亲身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在孩子身上。
 
孩子需要管教,更需要界限,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
 
反过来想,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你管教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态度上的差异,就是你投射在孩子身上的东西。
 
最想给孩子的是安全感与自由
 
我们做父母的常常把两样东西放在孩子身上:第一是恐惧;第二是匮乏。
 
1.恐惧。这个世界很不安全,我害怕孩子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事实上,人算不如天算,如果我们成天活在恐惧和不确定性中,就会不断地想要去掌控身边的人、事、物,好让事情依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发生。这样一来,不但自己过得很累,身边的人也会很烦。
 
2.匮乏。“孩子啊,妈妈不出色,爸爸没什么成就,所以我们一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如果小时候,父母给的安全感不够的话,孩子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对金钱也会有匮乏的感觉。
 
张德芬在书中坦言,她就是被这两种能量养大的,在其中迷失了很久。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她特别希望带给自己的小孩安全感和自由,一种全然接纳的爱!
 
结 语
 
没有人活该受苦
 
没有人不配享受幸福
 
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不再向外抓取,而是回归自己的内心
 
你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本软件是会员软件,如果你是会员,请登陆。如果不是会员请注册

本月排行

  1. 1【李永乐】品书:从一到无穷大

    9.6 GB

    76868546次浏览

    开放课程

  2. 2【张宏杰】历史学者:中西文明对比15讲

    9.7 GB

    4564635次浏览

    世界历史

  3. 3【马红漫】行为经济学通识课

    9.6 GB

    76575675次浏览

    金融频道

  4. 4【林超】给年轻人的跨学科工具箱

    9.6 GB

    5467676次浏览

    学习窍门

  5. 5【刘海龙】传播理论通识课

    9.8 GB

    657678865次浏览

    开放课程

  6. 6【建筑艺术】柳肃教授讲中西建筑文化

    9.8 GB

    4656775次浏览

    家居建材

用户评论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用户名: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